人生,因奮鬥而美好
——記凯发k8国际常務副會長、廣州馥皓建材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志榮
吳志榮
茂名市電白區第二屆人大代表;
凯发k8国际常務副會長;
電白中山商會副會長;
廣州馥皓建材有限公司總經理;
廣州納榮建築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
廣東五華二建工程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副總經理;
廣州葆隆國際工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引 子
席大大總書記說:「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只有奮鬥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
因此可以說,吳志榮是幸福的,因為他的拼博和奮鬥,更因為他的奮鬥和付出收穫了事業上的累累碩果;他以多年堅持不渝的奮鬥,書寫了一道亮麗的人生風景。
「敢拼、敢幹、不服輸。」回望自己幾十年的人生之路和創業歷程,吳志榮對自己作出了如是評價。
他的這個自我評價是真實而洽當的。他身上這種不服輸的拼勁兒和持之以恆的韌勁兒,是他之所以能夠創業成功的主要因素,也是創業者所獨具的一種可貴品質。其實,這就是一種企業家精神。
來自父親的影響
吳志榮的創業之路和絕大多數平民創業者一樣,也是由打工開始的。
吳志榮是一名「80後」,1980年出生於茂名市電白區的農村。母親是一名普通農民,父親是當地國營鹽場的正式職工,雖然工作也很辛苦,卻擁有當時令農村人特別羨慕的「鐵飯碗」。改革開放後,全國商業大潮湧動,尤其是在地處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經商做生意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人們茶餘飯後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如何經商,怎麼做生意。吳志榮的父親頗有生意頭腦,受當時的社會大環境影響,毅然決然辭職,放棄了人人羨慕的「鐵飯碗」,走上了經商之路。
吳志榮介紹說,他老家村子有上萬人口,因為靠海,漁民很多,出海的漁船都是使用柴油發動機,對柴油的需求量很大,於是他父親做起了柴油生意,在海邊蓋了簡易房子,從縣城批發柴油回來,在海邊賣給漁民,極大地方便了漁民。對於沒資金的漁民,他父親就先把柴油賒給他們,等他們出海回來,把魚蝦賣掉後再給錢,此舉得到了漁民們的讚許。同時,他父親還收購漁民們的魚蝦,拉到縣城賣給一些酒店、餐館和市場上的攤販。因此,家裏體現了生意氛圍。吳志榮說:「環境會改變人,所以受到父親的啟發,我選擇自己創業。」
打工是為了學藝
2000年,吳志榮中專畢業,恰好一個親戚開辦的蝦苗孵化場招人,於是他便到親戚家的蝦苗孵化場打工。
「我打工和別人打工不同,」吳志榮說,「我打工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學技術。」因為目的明確,所以他特別注重學習。
蝦苗孵化專業性、技術性都非常強,並非只是簡單的投料餵養就萬事大吉。對水質、水溫、水的含氧量,以及對蝦的常見疾病,如真菌病、爛眼病、白斑病的防治等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嚴格,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導致蝦苗的大批量死亡。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細心觀察蝦苗的活動情況,對水質、水溫等要定時進行嚴格的監測,來不得半點馬虎和大意。
技術員是親戚專門從湛江請來的水產專家,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在孵化場的幾名打工者中,中專畢業的吳志榮非常注重細節,工作又特別勤奮,也喜歡學習和鑽研,因此,技術員很喜歡他,當了解到他想學習蝦苗孵化技術後,不僅在日常工作中給他講解一些專業知識,教他如何操作相關儀器進行監測,而且還建議他買了一些專業書籍進行系統學習。
每天晚上,吳志榮不顧工作一天的勞累,堅持讀書,認真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白天就跟着技術員進行實踐操作,這種理論和實踐相互結合、相互驗證和相互促進的學習方式,效果特別好。工作一段時間後,吳志榮就掌握了基本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成了技術員的好幫手。親戚對他的工作表現也非常滿意,有一次和他父親聊天,誇讚說,別看志榮年齡不大,但他有心數,做事又勤快又踏實,也喜歡學習,他不會一直這樣打工的,以後一定會有一番出息。我看人很準,保證不會看錯的。事實證明,這個親戚確實沒有看錯。
吳志榮在親戚的蝦苗孵化場工作了兩年多時間,全面掌握了蝦苗孵化技術,他想去其他蝦苗孵化場做技術員,但他又特別重情義,認為是在親戚這裏學到的技術,不再幫親戚做事,心裏有些過意不去。當親戚從別人那裏聽說了他的想法後,雖然不捨得他離開,但還是很開明的支持他的決定,鼓勵他說,年輕人就應該好好的闖蕩一下,干出一番事業來。時至今日,吳志榮對這位親戚對自己的理解和支持,仍念念不忘。
2003年,吳志榮離開了親戚的蝦苗孵化場,應聘到湛江的一家蝦苗孵化場擔任技術員,全面負責技術事務,工資待遇自然也比較高。應該說,他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真正擔起了作為成年人應該承擔的責任。在他的技術管理下,孵化場發展的很平穩、很順利。他也賺到了所謂的第一桶金。
吳志榮在這家蝦苗孵化場一直工作到2007年。在這幾年內,他在老家村里建了新房並結婚生子,順利地完成了普通平民百姓人生中成家立業等大事。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他到了省城廣州,開始在珠三角地區尋找更大更好的發展平台與機遇。
創業之路柳暗花明
俗話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說明選擇很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選擇決定人生的方向,而方向則決定命運。只有找到適合於自己的行業,才能施展抱負、展現才華、成就夢想、干出一番事業。
最終,吳志榮選擇了建築行業,找准了前行的方向,經過一番風雨打拚,終於成就了屬於自己的事業。
正在吳志榮對自己的未來發展重新規劃,對下一步的選擇進行慎重思考、分析判斷之時,幾個要好的親戚朋友相約找上門來。他們來找吳志榮,是約他一起投資成立公司,到省城廣州承接建築工程,在建築行業發展。
吳志榮的老家電白區是著名的中國建築之鄉,有着幾十年的發展歷史,全區有幾十萬人從事建築行業,足跡踏遍了全國各地,國內很多知名建築物都是由電白人承建的。來找吳志榮的這幾個親戚朋友,都干過建築,對這個行業比較熟悉,也擁有一定的經驗。
吳志榮經過再三考慮,最終決定和幾個親戚朋友合作,一起投資成立公司,紮根建築行業,謀求發展。他做出這個決定,主要是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考量:首先是幾個親戚朋友都從事過建築行業,對這個行業了解,有一定的經驗,而且正在接洽一個工程項目;其次,自己還有其他一些親戚朋友從事建築行業,也有一定的資源,關鍵時刻,能提供一些幫助;再者,電白作為著名的建築之鄉,在建築行業的從業人員眾多,拉一支建築施工隊伍並非難事。對他來說,最大的短板,就是從來沒有從事過建築施工行業,對這個行業完全不了解,對建築施工管理和施工技術等都不懂,但他認為,人非生而知之,乃學而知之。不懂可以學。
2010年,吳志榮和幾個親戚朋友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準備,成立了屬於自己的公司。公司成立不久,就非常順利地在廣州蘿崗承接了一個大型廠房建設施工項目,整個項目工程造價九千萬元。
按照分工,吳志榮負責現場管理,同時擔任材料主管。主要是負責做好與甲方、監理方、政府相關部門和各種材料供應商的協調工作,同時負責員工飯堂、人員考勤、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吳志榮的優勢,就在於他的虛心、勤奮、好學、認真。在工地上,從項目總監到施工員,再到一般技術工人,吳志榮都視之為老師,在工作中,時時處處都會向他們虛心請教。
「因為自己不懂,怕出錯,才更謹慎、更認真。」說起自己剛進入建築行業時的那段日子,吳志榮回憶道。
因為勤於學習、處處謹慎、事事認真,而且善於總結,吳志榮負責的各項工作很快就上手了。管理得井然有序,沒有出現任何錯漏和失誤。
因為吳志榮等人管理到位,該項目如期竣工,順利通過驗收。通過這個項目的實踐、學習和鍛煉,吳志榮也由一名建築行業的門外漢成為這個行業的「行家裏手」,尤其是綜合管理方面的才能和優勢突顯了出來。此後,他成了公司的實際負責人。
寒冬過後總是春
在廣州蘿崗承建的廠房項目竣工後,公司轉戰中山市,先後順利承接了兩個建築施工項目,一個是造價1.1個億的大型廠房建設項目,一個是造價1.7個億的商業住宅項目。頗有管理天賦的吳志榮在這兩個項目中挑起了全面管理的大梁。
因為工作勤奮,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而且善於管理,幾個項目都進展得非常順利,全部在合同約定時間內圓滿竣工,並且以優良的建設質量順利通過驗收。對吳志榮個人及其公司來說,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這個住宅項目,積累了商業房地產項目的建設施工經驗。
通過三年多時間的經營發展,吳志榮在建築行業越干越好,在行業內擁有了良好的社會信譽和一定的知名度。
然而,在看似平靜無波的水面之下卻是暗流涌動,一場危機正在向吳志榮步步逼近,讓他遭遇了從事建築行業以來的至暗時刻。
2014年,吳志榮的公司通過公開投標,在江門市順利承接了一個建築面積9萬多平方米、工程造價1.9個億的商業房產建設項目。吳志榮為該項目融、墊資一個多億。沒想到完成主體建築工程後,因為甲方種種原因,項目爛尾了。因為墊付的資金超過一個億,實在是太大了,嚴重影響公司經營,致使公司一度陷入困境,如果稍有不慎,資金鍊一旦斷裂,其後果之嚴重不可想像。一些了解情況的人無不為吳志榮捏着一把汗,擔心他邁不過這道檻。
確實,對吳志榮來說,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嚴重危機,也是一場嚴峻考驗,既考驗他的運籌帷幄能力,更考驗他面對危機時的信心、意志和毅力。
值得慶幸的是,吳志榮憑着堅定的信心和堅韌不拔的意志,成功的邁過了這道檻,化解了這場讓公司命懸一線的巨大危機。他採取的主要措施包括:積極做好與甲方的溝通工作,按合同約定,依法催收墊付資金,盡最大努力回籠資金,儘可能把損失降到最低;積極與各家原材料供應商溝通,詳陳實情,獲得他們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同意緩付款和分期付款;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渠道積極籌措資金,確保公司能夠正常經營。
吳志榮憑着良好的個人信譽,得到了來自親戚朋友、同行及所有原材料供應商的大力支持,大家齊心協力,幫他度過了這道難關。
最為值得稱道和令人敬佩的是,深陷如此嚴重之危機,公司經營舉步維艱,命懸一線,吳志榮卻沒有拖欠員工一分錢工資。他說,做人做事要講良心,要以心比心,大家出來打工都是為了養家餬口,很不容易。要是拖欠大夥的工資,自己良心上過不去,所以不管多麼艱難,也不能拖欠大家的工資。
正如英國詩人雪萊所說,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成功度過了這場巨大危機的吳志榮,終於迎來了自己事業上的春天。
2016年以來,先後承接的主要建築工程項目包括:佛山碧桂園商業住宅項目,該項目建築總面積46萬平方,雲浮碧桂園住宅項目,該項目建築面積13萬平方;廣州龍湖商業住宅項目,該項目建築總面積26萬平方米;招商地產的兩個房地產開發項目,建築總面積分別為21萬平方米和9萬平方米等。
這些項目都是國內大型房地產企業的開發建設項目,而且都是通過公開招標選擇承建商,競爭非常激烈,參與投標的單位,既有實力很強的國有企業,也有規模較大的民營公司,不乏在國內頗有知名度的建築企業。吳志榮的公司能在眾多參與投標的企業中成功勝出,足以說明公司的實力。
吳志榮深知,市場不相信眼淚,不同情弱者,優勝劣汰是必然法則,公司要想在建築市場站穩腳並實現長足發展,就必須用實力說話。因此,自公司成立以來,他始終堅持高起點、高質量發展,重安全、重質量、重進度。經過幾年苦心經營和奮力拚搏,公司得以茁壯成長,成為縱橫馳騁在建築市場上、令人刮目相看的「神駿」。在資金和技術上都具備了相當雄厚的實力,有能力,也有實力承建大型建設工程項目。
近幾年來,吳志榮在管理經營好建築施工核心業務的同時,積極探索多元經營,先後成立了廣州馥皓建材有限公司、廣州納榮建築材料有限公司,從事建材業務,在建築領域構建起良好的企業發展生態鏈,形成了建築業務和建材業務共同發力、互為支撐的經營新格局。
吳志榮成功的跨界投資發展,更是讓人嘆為觀止的神來之筆。2017年,他與別人合作,共同投資三千多萬元,成立廣州葆隆國際工貿有限公司,從事鞋業生產與經營,產品全部銷往國際市場,足見其投資眼光的長遠和獨到。該公司成立之初,主要從事運動鞋、休閒鞋、皮鞋等各種鞋的代加工業務。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與積累,成功轉型為自主品牌生產,形成了研發、生產、銷售一體化經營體系。目前在惠州建有兩家工廠,員工近600人,產品主要銷往俄羅斯、中東地區和非洲國家,目前年產值達到兩個多億,業務非常穩定,並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
管理有方,成功有道
對於一個創業者來說,擁有堅定的信心和不懼風雨、不畏艱難的拼搏精神固然重要,但有其心還要有其力,如果心有餘而力不足,也難以獲得成功,很多創業者之所以半途而廢、折戟沉沙,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有其心而無其力是很大的因素。
就吳志榮個人來說,他的成功,除了具有敢闖、敢幹、不服輸的拼搏精神外,還在於他長於管理、善於經營。在此,不妨羅列幾條他在管理經營方面所採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堅持以人為本,重視人才。吳志榮深刻認識到,企業經營發展的好不好,關鍵在人,人是決定性因素。沒有人才,沒有一個優秀的團隊,一切都無從談起。因此,他特別重視人才,愛惜人才,關心人才,重視員工隊伍建設。不惜高薪招聘了一批工程師和高級施工管理、技術人員,建立起一支高度專業、高度敬業的技術團隊,夯實了公司技術力量。同時,他在生活中堅持做到關心員工、幫助員工。比如一些員工買房、購車時,如果資金不足,公司會預支付部分工資給他們,幫助員工實現夢想、達成心愿。在日常生活上,公司也會儘量照顧好員工,飯堂伙食標準連年提高,員工宿舍全部安裝空調,確保員工吃好、睡好、休息好。
新冠疫情發生後,為做好防疫工作,確保員工安全,2020年春節後,公司專門包車到各地接員工回工地,並在當地安排員工做核酸檢測,回到工地後,再聯繫醫療檢測機構,到工地上為員工做核酸檢測,同時為員工充分配備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其費用全部由公司承擔。這種人文化管理機制,這些溫暖人心的舉措,凝聚了人心,留住了人才,穩定了隊伍,為公司的經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是堅持以質量立企,以質量興業。大家應該不會忘記,1998年夏季,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災,江西九江防洪堤決口。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到九江視察,了解大堤建設情況後,當場怒斥其為「豆腐渣」工程。
建築工程是百年大業,一旦發生質量問題,其後果之嚴重,不可想像。因此,吳志榮對工程建設質量的管控非常嚴格,建立起了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實現了全流程管控。首先是從源頭上嚴格把控,哪怕是一個小小的螺絲釘,都必須達到國家質量標準,絕不允許以次充好;其次,配備齊全專業技術人員,公司高薪聘請了近10名相關專業工程師和一批專業技術人員,每個項目設有一名技術總監,全面負責技術問題。每個工種配備1名技術負責人,負責該工種的施工作業技術。同時,各班組必須有懂技術的人員擔任班組長,帶隊作業。從而形成了垂直化技術管理體系;再其次,嚴格規範施工。項目開工前,組織公司的工程師、項目經理等相關人員與甲方的工程師一起進行圖紙會審,做技術交底;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技術規範和作業流程施工作業。
通過科學、完善的質量管理機制措施,確保了工程建設質量。得到了建設方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評。曾被碧桂園評為優秀合作商和優秀項目部;承建的雲鼎府項目二標段獲得建設方「2021年度交付評估成果優異」榮譽並被評為優秀供應商等。公司獲得的這些業績和成就,對吳志榮來說,是令人為之自豪的榮譽,更是一種鞭策和激勵。
三是重視安全,確保安全生產。建築施工幾乎全部是室外作業,絕大部分是高空作業,同時大部分施工需要用電作業,屬於比較危險的行業,安全生產責任重大。為此,公司規定項目經理是項目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對該項目安全生產負總責。同時,配備安全管理員,負責現場安全管理、監督工作;要求所有人員進入現場必須佩戴安全帽、高空作業必須系好安全帶,嚴格按照作業流程進行規範作業;夏季施工,切實做好防暑降溫工作,防止人員中暑。因為高度重視安全生產,管控嚴格,公司成立至今,沒有發生任何安全事故,這在建築行業,是非常鮮見也非常難得的。
「必須用心做好每一件事。」這是吳志榮對自己的要求,看似普普通通的要求,卻透着強烈的責任意識和扎紮實實的實幹精神。
不忘初心使命,真誠服務社會
吳志榮是一個極其自律、堅持學習、不斷追求進步的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吳志榮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嚴格,堅持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席大大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提升自己的政治素養。時刻不忘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積極支持家鄉建設,主動服務群眾。
吳志榮對家鄉懷有強烈而濃郁的赤子情懷。對家鄉父老,對這個偉大的時代,常懷感恩之心。始終不忘是家鄉的那一方水土哺育了他,是偉大而美好的時代為他提供了放飛夢想、成就自我的廣闊舞台。
因為感恩,所以樂於奉獻。吳志榮為了幫助老家村子解決交通、用水等難題,累計投資30多萬元,為村里修建水泥路、安裝路燈、安裝自來水,解決了通水、通路問題,方便了鄉親們的出行和日常生活。
吳志榮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他認為對員工負責、對企業負責、對社會負責是三位一體,是他作為一名黨員企業家必須負起的責任。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後,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吳志榮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主動參與全民抗疫行動,嚴格按照公司及各項目部所在地政府部門的防疫要求,加強員工管理,配備防疫物品,強化工作場地消毒滅菌工作,確保了員工安全。
2020年春節前後,是全國疫情形勢最為嚴峻的時期,防疫物品特別緊缺,回老家過春節的吳志榮,了解到當地防疫物資緊缺,在大年初三親自開車趕到廣州,購買了一批口罩、消毒液、酒精等防疫物品,不顧舟車勞頓,立即開車返回電白,把這些防疫物品捐贈給老家所在的鎮政府與醫療機構,幫他們解了燃眉之急。
因為積極支持家鄉建設,熱情服務家鄉群眾,2019年,吳志榮當選電白區第二屆人大代表。吳志榮說,這是黨和群眾對他的信任,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區人大代表,他一定要履好職、盡好責,積極為家鄉的社會經濟發展建言獻策,支持和參與家鄉的鄉村振興和經濟建設工作,為家鄉的建設與發展添磚加瓦。同時,也會積極主動走訪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對經濟存在困難的群眾,會切實給予相應幫助,為推進實現共同富裕貢獻自己的一份智慧和力量。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時刻不忘奮鬥,努力辦好企業,積極奉獻社會,真誠服務群眾。吳志榮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這是自己的職責所系,使命所在。
席大大總書記說:「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不負韶華,不負時代,始終奮鬥在事業之路上的吳志榮,一定會為這個波瀾壯闊的偉大時代增色添彩!